深耕文化基底 创新红色体验 ——三秦科技团队走访古汉台完善研学产品纪实

近日,三秦科技红色文旅项目团队深入汉中市古汉台等文化基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此次走访以”挖掘地域文化内核,优化沉浸式体验细节”为目标,通过史料考据、非遗技艺采风、场景实测等方式,为产品迭代收集关键素材,推动红色研学项目从”技术赋能”向”文化深耕”升级。

溯源:在历史现场解码红色基因

在古汉台历史陈列馆,团队成员手持三维扫描仪,对馆内革命时期的土坯墙、木质结构等建筑细节进行毫米级数据采集。”传统VR建模常忽略老建筑特有的夯土质感和榫卯结构,这次采集的800+张实景纹理图,能让数字孪生场景的历史真实感提升35%。”技术开发负责人徐安展示着现场资料,团队同步与陈列馆档案科对接,获取《汉中革命时期通讯密档》等15份珍贵史料,为新剧本《汉台密电》的情报解密环节提供史实支撑。

党史顾问在古汉台园区内蹲守记录地形特征:”园区内的石阶走向、庭院布局曾是革命时期隐蔽活动的重要依托,我们要把这些地理元素转化为剧本杀中的’空间解谜’任务。”基于此,团队在《星火汉台》剧本中新增”根据庭院布局规划传递路线”的交互环节,测试数据显示玩家对历史场景的代入感提升28%。

活化:让非遗技艺成为历史对话媒介

走进古汉台旁的陕南藤编非遗工坊,团队观察到藤条编织的”回字纹”与革命时期密信藏匿方式高度契合,随即开发”藤编情报箱”道具——箱盖暗格需按历史事件时间顺序按压藤条纹理才能开启。”非遗技艺不应只是静态展示,要让年轻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劳动智慧即革命智慧’。”项目负责人沈顾妤介绍,该设计应用于《汉江风云》剧本后,非遗元素体验参与度从21%提升至65%。

迭代:用场景实测优化体验细节

团队在古汉台广场开展”户外剧本杀”实景测试,利用AR技术将石碑刻字转化为动态剧情线索——玩家扫描石碑上的历史铭文,即可触发”革命人物虚拟对话”场景。”我们在测试中发现中老年游客更偏好线下实景互动,因此特别开发’无设备轻体验’模式,通过实体道具卡实现剧情推进。”运营负责人石城安展示数据称,该模式使50岁以上客群参与率从12%提升至39%。

升华:从文化解码到价值共鸣

走访调研中披露的数据显示:融入古汉台地域元素的剧本,玩家对”红色精神当代价值”的认同度提升22%;结合非遗技艺的交互任务,使本地学生的历史知识留存率达到85%以上。这种”地域历史+科技表达”的创新模式,正推动红色研学从”参观打卡”向”深度共鸣”转变。

“当看到藤编匠人用传统技法还原革命时期的通讯工具时,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是桥梁,文化内核才是灵魂。”项目负责人沈顾妤表示,团队已基于古汉台等文化基地的调研成果,建立包含200+非遗纹样、30+历史场景的”汉中文化元素数据库”,将持续为《汉台星火》系列剧本提供创作支撑,助力”红色文化+地域特色”的沉浸式体验实现规模化拓展。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