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新韵,传承有我——西京学院凤翔非遗社会实践

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传承困境。凤翔泥塑作为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记忆,亟待新一代力量的守护与传承。为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责任感,推动非遗传承创新,2025年1月4日,西京学院的一群青年背上行囊,前往宝鸡市凤翔六营村,开启了“泥塑新韵・凤翔非遗传承之旅”。

沉浸技艺海洋,感知匠心温度

踏入六营村,浓厚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锦伟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深入当地泥塑作坊,全身心投入到泥塑制作的体验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一件精美的作品绝非仅仅是摆在橱窗里供人欣赏的艺术品。它承载着匠人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他们在漫长岁月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感悟的结晶。每一道纹理、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匠人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以及对生活那份炽热而深沉的热爱。

宣讲文化之声,传递非遗魅力

为让更多人了解凤翔泥塑,实践团队在胡锦伟老师帮助下,精心筹备了宣讲会。团队成员通过讲述泥塑背后的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展示精美的泥塑作品图片,以及现场演示制作过程,让观众全方位领略凤翔泥塑的魅力。宣讲会不仅传播了文化,更在当地播下了非遗传承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将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让凤翔泥塑的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洞察发展困境,探寻传承之路

在实践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同学们也发现了一些传承路上面临的挑战。从传承人才层面来看,年轻一代受现代多元文化与新兴职业的吸引,对传统泥塑技艺的兴趣愈发淡薄。在快节奏的生活与丰富的娱乐方式冲击下,愿意静下心来,投身到耗时费力的泥塑制作中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在营销推广方面,其营销模式过于单一,存在局限性。当下,凤翔泥塑主要依赖线下旅游市场,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泥塑销售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一旦节假日结束,村子里便门可罗雀,游客数量锐减,泥塑的销量也随之陷入低谷。

学子心悟担当,续写传承新篇

团队队长赵琳: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传承的重要性。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亲手制作泥塑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这次实践让我意识到,传承非遗文化不仅是保留一种技艺,更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对美的执着和对传统的尊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泥塑艺术。

团队成员樊诗敏:这个寒假,我有幸前往宝鸡市凤翔六营村进行实践学习。这次实践活动让我见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凤翔泥塑,也意识到传承传统工艺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在抵达第一天,我们参观了泥塑展厅了解了泥塑背后的文化渊源和传承中的故事。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深入泥塑村进行走访调研,在与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泥塑的热爱和执着。同时,我们亲身体验了泥塑制作的过程。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泥塑,让我体会到手工艺术的乐趣,也加深我对匠人精神的理解。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团队成员宋东橘:在这次走进泥塑村的社会实践中,我收获颇丰。初到泥塑村,那满村独具匠心的泥塑作品便吸引了我,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承载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我们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习泥塑制作,从最初的揉泥都略显笨拙,到后来能捏出有模有样的小物件,过程虽辛苦却满是乐趣。在与村民交流中,我了解到泥塑村的发展不易,也深感传承这门手艺的重要性。这次实践让我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切实体会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更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知晓泥塑之美,这段经历将一直激励我前行。

团队成员吴赛雅: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珍贵。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与学习,我意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些传统艺术,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团队成员杨馨语:宝鸡凤翔泥塑社会实践,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我们大学生一行深入六营村,亲身感受了凤翔泥塑的独特魅力。一件件泥塑作品栩栩如生,既有民间故事中的神话人物,又有现实生活中的市井百态。我惊叹于泥塑艺人们精湛的技艺,更为我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这次社会实践,不仅让我们对泥塑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们亲身体验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更加珍惜和热爱这片土地上独特的民间艺术。这是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也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团队成员张雅慧:在宝鸡凤翔的社会实践让我对凤翔泥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凤翔泥塑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著称。在参观当地泥塑制作工坊时,我亲眼目睹了艺人们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泥塑的制作过程复杂,从选土、制模到彩绘,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泥塑作品不仅造型生动、色彩鲜明,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如虎头泥塑象征着驱邪镇宅。这次实践让我更加珍惜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团队成员王梦琪:实践深入了解凤翔泥塑这一非遗文化,惊叹于其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传承人们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他们对泥塑的热爱与坚守。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此次实践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为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将这段宝贵的经历铭记于心,继续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团队成员王晨熙:体验凤翔泥塑之旅,是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殿堂的奇妙探险,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泥土中蕴含的无限创意与生命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力量与温度。泥塑中的“年年有余”、“富贵平安”等主题,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期盼,更是对精神世界的寄托,让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中那份质朴而真挚的情感。这次体验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视野,也给了我个人成长上的启示。它教会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学习,同时勇于创新,是每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这份体验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一段难忘的记忆,激励我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探索、学习、成长。

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

“泥塑新韵・凤翔非遗传承之旅”社会实践团

指导老师:张桂媛、马冰、宋江波

作者:赵琳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