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谛听”团队:用智能科技守护城市地下“生命线”

当城市遭遇暴雨内涝,当老旧管道泄漏威胁安全,一套能“听诊”地下管网的智能系统正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刚需。陕西理工大学特莱恩工学院闫凯波团队研发的“谛听”智能管道系统,以双算法协同、非开挖修复等核心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网装上“智慧大脑”,相关成果在第十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引发关注。

技术破局:从“人工听漏”到“智能诊断”的跨越

传统管道维护面临“开挖成本高、检测效率低、安全隐患大”三大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排水管道合格率长期低于30%,西宁市超20年管网占比达32%,每年因管道老化导致的泄漏事故频发。“谛听”团队直击行业难题,构建“硬件+算法+服务”三位一体解决方案:通过高清摄像头与热感传感器组合,实现管道缺陷的厘米级定位;利用紫外光固化技术,在不破坏路面的情况下完成管道修复,将施工周期缩短60%以上。

团队核心成员胡梓月介绍,系统搭载的“治能”电路系统如同管道的“神经中枢”,可自动识别破裂、腐蚀等16类缺陷,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生成维护建议。在福建某老旧小区试点中,该系统将漏点定位误差控制在0.5米内,较传统人工检测效率提升4倍。

创新实践:从实验室到城市“血管”的落地之路

从2022年项目立项到三代原型机迭代,团队历经18个月攻克机械臂抓取精度不足、算法误判等技术瓶颈。如今,“谛听”系统已形成完整产品线:机器人清污装置可处理塑料垃圾与油污,“三室一厅”废水处理模块通过光催化技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数字孪生模型更能实时模拟管网运行状态。

在西安某社区应用中,系统通过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提前预警因地质沉降导致的管道破裂风险,避免了近百万元的抢修损失。“我们不仅提供技术,更希望建立‘检测-诊断-修复-验证’的闭环管理体系。”团队负责人闫凯波表示,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与深燃气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青年担当:让智慧管网理念照进城市未来

作为本科生创业团队,成员横跨电气、材料、经管等专业,在导师帅春江指导下,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战能力。项目带动5名大学生直接就业,间接创造20余个上下游岗位,更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培养新一代管网运维人才。

随着“十四五”城镇化战略推进,城市地下空间智能化成为国家重点方向。“谛听”团队的探索,不仅为解决“城市病”提供技术范本,更展现了青年学子以创新回应时代需求的担当。正如大赛评委点评:“这群年轻人正在用科技,为城市地下‘生命线’系上‘智能安全带’。”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