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拉动城市化进程的源头,而“创新平台”的建设则被各地当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作为陕西、同时也是西安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强大基因。近日,喜讯传来——秦创原总窗口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此次入选,将进一步放大西安对科创要素的聚合效应。
新发展格局下,西安将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借势秦创原科创风口,把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多重机遇,蓄力打造新动能强劲的国家创新名城。
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让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对于促进地方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西安《西咸新区建好“秦创原”总窗口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西安市优化开发区运行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裂变释能》《浐灞生态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等三项案例上榜,入选数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与深圳并列第一,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三。
据悉,此次入选的200个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是从30个省(区、市)各级改革部门推荐的近2000个改革案例中遴选产生的。
其中,《西咸新区建好“秦创原”总窗口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具有较高的示范引领和推广价值。
该案例指出,秦创原不是一个地方,也不是某家机构,而是一个概念,它肩负着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推进政产研深度融合等科创重任。
自2021年设立以来,经过两年迅速发展,秦创原正逐步成为陕西、西安创新创造“高地”。
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秦创原总窗口共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137家,数量是2021年同期的2.4倍;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0家,数量是2021年同期的2.2倍;技术合同交易额135.02亿元,是2021年同期的1.3倍。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112%;新增孵化器15个、专业服务机构32个;新增基金7只,总规模61亿元,累计达17只、107亿元,提前完成陕西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出台,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速建设。目前,“三项改革”已在75所高校院所推广,3.8万项成果单列管理,3449项成果正在实施转化,232个项目注册成立公司。
“双中心”、“总窗口”建设互促并进
秦创原总窗口此次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是西安科技创新发展领域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之下,西安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度空前高涨。2022年,西安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553亿元,同比增长9.41%;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18%,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二。
重注之下,西安科创实力愈发凸显,并频繁亮相于全球性榜单。譬如,2022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内瓦总部预发布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科技集群”排名报告中,西安排名全球第22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12月,世界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上线,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中,西安位列第29名。
2023年刚开年,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便获批建设。西安由此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此番能够获批,是对西安科创实力的极大认可,也对西安未来科创发展空间颇为看好。
就在日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会上提出“深刻把握秦创原和西安‘双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让‘双中心’和总窗口建设互促并进”。
当省级最大的科创风口,遇到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强强联合之下,可以预期,西安将更好地聚合企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吸引全球创新资源。
与此同时,西安招商工作不停步,特别是在科创领域实现新春开门红。1月31日,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2023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67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082.49亿元;签约产业项目101个,其中先进制造类项目61个,占比60%。
下一步,西安将全力做好“双中心”、做优“秦创原”、做强“硬科技”, 为国家创新名城建设提供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