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科创赢未来,西安瞄准更高靶位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下,科技创新正在进入大科学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演变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竞争。近年来,西安发挥科教资源丰富、产业动力强劲、硬科技创新综合实力雄厚的优势,持续在核心优势领域实施基础研究长期行动,在重点关键领域增强战略科技供给,为“科技强国”建设体现西安作为,在新形势下探索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新路径和模式。据悉,为进一步增强西安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的强大的虹吸效应,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安科创瞄向更高靶位。近日,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创建方案已于近期上报国家。两大国家级中心目标之下,西安创新与产业交织发展,也将在未来展现更为蓬勃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科技影响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西安篇章。

目标“两大国家级中心”日前,陕西官方层面首次披露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新进展——筹建、部署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统筹建设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指明,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创建方案已上报国家。这意味着,西安在多个城市都在积极争取申建第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第六个科技创新中心的竞争中,争得了先机。目标背后,是西安硬核科创实力与强劲发展底气的支撑。从近期榜单管窥,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日内瓦总部预发布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科技集群”排名报告中,西安排名全球第22位,位列中国上榜集群第7位;12月,世界知名的科学杂志《自然》增刊《2022年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上线,在全球科研城市100强榜单中,西安位列第29名。从科创动作与投入来看,西安积极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筹建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同时借力,打造硬科技创新品牌,科研活动投入力度和经费支出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21年,西安研发经费553.67亿元,比上年增加47.61亿元,增长9.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5.18%,比上年提高0.13个百分点。投入强度高于全省2.8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这其中,以高校、大院大所为首的西安的丰富科研资源贡献了不俗推力。众所周知,西安是我国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大学云集、研究机构星罗棋布,目前,西安拥有各类科研机构46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以及包括各类人才、两院院士数量在内的数据等,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这些科研机构承担着大量国家科研任务,科研机构研发经费投入较为稳定,明显高于科研机构研发全国平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21年,西安研发投入占比中,科研机构从49.9%下降至42.3%,企业从39.8%上升至45.69%,2021年企业实现对科研机构反超,成为西安研发投入第一主体,创历年新高。

产业、创新“两链融合”如果说西安争创两大国家级中心的信心源于其强劲的科创实力,那么,西安科创实力的增长则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西安实体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在工业强市战略引领下,西安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加强产业布局、强化精准招商、推进产业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步伐坚实有力。西安六大支柱产业以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为主,其中,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集群相继突破千亿大关。支柱产业能级提升给予了西安雄厚科教资源清晰的发展方向与足以大展拳脚的平台,而科技创新也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给予产业以更强劲的向上活力,作为产业发展主体,同时又是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型企业,其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仅2022年上半年,西安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7900家,同比增长12.8%,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述提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实现对研发机构的反超。此外,在顶层设计方面,近期出台的《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6)》等,亦对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给出了明确的发展重点与目标,强调要做强六大支柱产业,突出支柱产业核心地位。到202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目标与规划之下,西安将持续推进“两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创新注能产业、产业导引创新,创新与产业相互作用与促进,形成合力助推两大国家级中心加速在西安落地。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